在大型公共建筑中,会展中心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尤为关键,不仅需满足舒适性需求,更要兼顾节能环保与运行可靠性。北京某会展中心的暖通空调系统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(简称北京院)的专家团队操刀,其设计思路值得从业者深入借鉴。
一、项目概况与设计挑战
该会展中心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,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,包含多个大型展馆、会议厅及配套空间。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:北京气候冬冷夏热,需应对极端温度;人员密集且流动大,负荷波动显著;空间高大,气流组织复杂;以及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要求。
二、系统设计核心策略
1. 分区控制与负荷计算:北京院采用精细化分区设计,将建筑划分为展馆区、会议区、办公区等,分别计算冷热负荷。针对展馆高大空间,运用CFD模拟优化气流分布,避免温度分层,确保观众区的舒适性。
2. 冷热源方案选择:结合北京能源政策,系统采用地源热泵与冰蓄冷技术组合。地源热泵提供基础负荷,实现高效 geothermal 能源利用;冰蓄冷系统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制冰,白天释冷,大幅降低运行成本,并缓解电网压力。
3. 空调末端与新风处理:选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,配备高效过滤与热回收装置(如转轮式全热回收)。针对会展人员密集特点,新风量按人均30m³/h设计,并设置CO2浓度监控,实现按需通风,平衡室内空气质量与能耗。
4. 智能控制系统:集成BA系统,对空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优化控制。通过传感器网络,自动调节水温、风量及设备启停,应对展会期间负荷突变,同时生成能耗数据分析,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。
三、节能与创新亮点
- 可再生能源整合:地源热泵系统占比达40%,年节电率约30%。
- 蓄能技术应用:冰蓄冷降低峰值电力需求,减少设备装机容量。
- 绿色材料使用:管道保温采用环保型橡塑材料,减少热损失。
四、经验总结
北京院的设计体现了‘因地制宜、系统优化’的理念,通过多技术融合与智能控制,在保障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能效提升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关键启示在于:精细化负荷分析是基础,创新能源策略是核心,而智能运维则是长效保障。未来,随着碳中和目标推进,此类设计将更注重与光伏、储能等技术的协同,推动暖通行业向绿色化、数字化迈进。